機械社區(qū)

 找回密碼
 注冊會員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搜索
查看: 2614|回復: 3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模具熱處理技術(shù)

[復制鏈接]
跳轉(zhuǎn)到指定樓層
1#
發(fā)表于 2015-7-15 20:33:09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        1.模具的制造精度
, y  Y% u( }( q/ c        組織轉(zhuǎn)變不均勻、不徹底及熱處理形成的殘余應力過大,造成模具在熱處理后的加工、裝配和模具使用過程中的變形,從而降低模具的精度,甚至報廢。/ k7 L, W0 |! O
2.模具的強度8 g/ l! q4 s! j8 \
        熱處理工藝制定不當、熱處理操作不規(guī)范或熱處理設備狀態(tài)不完好,造成被處理模具強度(硬度)達不到設計要求。& M. D" ]: h7 G( \9 t: P
3.模具的工作壽命- D  t  k% Z) D. `+ u: V
        熱處理造成的組織結(jié)構(gòu)不合理、晶粒度超標等,導致主要性能如模具的韌性、冷熱疲勞性能、抗磨損性能等下降,影響模具的工作壽命。
* w( ?( x4 W: H4 @# _! _4.模具的制造成本' [! h  G7 W# h
        作為模具制造過程的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或最終工序,熱處理造成的開裂、變形超差及性能超差,大多數(shù)情況下會使模具報廢,即使通過修補仍可繼續(xù)使用,也會增加工時,延長交貨期,提高模具的制造成本。* {9 ^- e2 d# q
正是熱處理技術(shù)與模具質(zhì)量有十分密切的關聯(lián)性,使得這兩種技術(shù)在現(xiàn)代化的進程中,相互促進,共同提高。6 U4 V4 a: a# g3 A
4 ]& B" R+ y* C# T+ f4 \" b
近年來,國際模具熱處理技術(shù)發(fā)展較快的領域是:真空熱處理技術(shù)、模具的表面強化技術(shù)和模具材料的預硬化技術(shù)。
5 U$ ?4 j5 }, L5 Q. y, f% L一、模具的真空熱處理技術(shù)3 n  M7 H+ k: N& J1 W
        真空熱處理技術(shù),是近些年發(fā)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熱處理技術(shù),它所具備的特點,正是模具制造中所迫切需要的,比如,防止加氧化和不脫碳、真空脫氣或除氣,消除氫脆,從而提高材料(零件)的塑性、韌性和疲勞強度。真空加熱緩慢、零件內(nèi)外溫差較小等因素,決定了真空熱處理工藝造成的零件變形小等。0 ?0 a( b! w) f# J- W
按采用的冷卻介質(zhì)不同,真空淬火可分為:真空油冷淬火、真空氣冷淬火、真空水冷淬火和真空硝鹽等溫淬火。模具真空熱處理中主要應用的是真空油冷淬火、真空氣冷淬火和真空回火。為保持工件(如模具)真空加熱的優(yōu)良特性,冷卻劑和冷卻工藝的選擇及制定非常重要,模具淬火過程主要采用油冷和氣冷。
0 P' D% x5 U0 w對于熱處理后不再進行機械加工的模具工作面,淬火后盡可能采用真空回火,特別是真空淬火的工件(模具),它可以提高與表面質(zhì)量相關的機械性能,如疲勞性能、表面光亮度、腐蝕性等。
" [  _  u( ]* m$ a熱處理過程的計算機模擬技術(shù)(包括組織模擬和性能預測技術(shù))的成功開發(fā)和應用,使得模具的智能化熱處理成為可能。由于模具生產(chǎn)的小批量(甚至是單件)、多品種的特性,以及對熱處理性能要求高和不允許出現(xiàn)廢品的特點,又使得模具的智能化處理成為必須。
) V, n9 n+ A1 M4 A& {& N) Q! A, W* e模具的智能化熱處理包括:明確模具的結(jié)構(gòu)、用材、熱處理性能要求;模具加熱過程溫度場、應力場分布的計算機模擬;模具冷卻過程溫度場、相變過程和應力場分布的計算機模擬;加熱和冷卻工藝過程的仿真;淬火工藝的制定;熱處理設備的自動化控制技術(shù)等。國外工業(yè)發(fā)達國家,如美國、日本等,在真空高壓氣淬方面,已經(jīng)開展了這方面的技術(shù)研發(fā),主要針對目標也是模具。
. ^/ i$ @0 E+ z* d8 p% I' @二、模具的表面處理技術(shù)) Z) Z$ A0 w; W! T4 X1 ^
        模具在工作中,除了要求基體具有足夠高的強度和韌性的合理配合外,其表面性能對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壽命至關重要。這些表面性能指:耐磨損性能、耐腐蝕性能、摩擦系數(shù)、疲勞性能等,這些性能的改善,單純依賴基體材料的改進和提高是非常有限的,也是不經(jīng)濟的,而通過表面處理技術(shù),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這也正是表面處理技術(shù)得到迅速發(fā)展的原因。7 c0 i$ U9 g$ r; R
模具的表面處理技術(shù),是通過表面涂覆、表面改性或復合處理技術(shù),改變模具表面的形態(tài)、化學成分、組織結(jié)構(gòu)和應力狀態(tài),以獲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統(tǒng)工程。從表面處理的方式上,又可分為:化學方法、物理方法、物理化學方法和機械方法。雖然旨在提高模具表面性能新的處理技術(shù)不斷涌現(xiàn),但在模具制造中應用較多的主要的滲氮、滲碳和硬化膜沉積。
: ^& \$ I. z# Y2 T' W, w% t. |. X8 U(1)滲氮
: o$ B1 j. z5 b6 c# `- t; r        滲氮工藝有氣體滲氮、離子滲氮、液體滲氮等方式。每一種滲氮方式中,都有若干種滲氮技術(shù),可以適應不同鋼種、不同工件的要求。由于滲氮技術(shù)可形成優(yōu)良性能的表面,并且滲氮工藝與模具鋼的淬火工藝有良好的協(xié)調(diào),同時,滲氮溫度低,滲氮后不需激烈冷卻,模具的變形極小,因此,模具的表面強化是采用滲氮技術(shù)較早,也是應用最廣泛的。
; q( ]1 g% r6 ?; g(2)滲碳) G7 Y* o  C  D. p* u8 n. G
        模具滲碳的目的,主要是為了提高模具的整體強韌性,即模具的工作表面具有高的強度和耐磨性。由此引入的技術(shù)思路是,用較低級的材料,即通過滲碳淬火來代替較高級別的材料,從而降低制造成本。
5 }! W% u4 \9 Y% ^5 y9 k(3)硬化膜沉積% p4 c9 Z- m' ]
        硬化膜沉積技術(shù),目前較成熟的是CVD和PVD。為了增加膜層工件表面的結(jié)合強度,現(xiàn)在發(fā)展了多種增強型CVD、PVD技術(shù)。0 I. k6 `2 p( d! d* J  ?( {
硬化膜沉積技術(shù)最早在工具(刀具、刃具、量具等)上應用,效果極佳,多種刀具已將涂覆硬化膜作為標準工藝。模具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采用涂覆硬化膜技術(shù),目前的技術(shù)條件下,硬化膜沉積技術(shù)(主要是設備)的成本較高,仍然只在一些精密、長壽命模具上應用,如果采用建立熱處理中心的方式,則涂覆硬化膜的成本會大大降低,更多的模具如果采用這一技術(shù),可以整體提高我國的模具制造水平。/ K7 k+ V- H* f$ f# b
三、模具材料的預硬化技術(shù)" e6 F2 k% G5 c- w3 a' {2 v2 t9 Q1 }$ b
        模具在制造過程中進行熱處理,是絕大多數(shù)模具長時間沿用的一種工藝,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,國際上就提出了預硬化的想法,但由于加工機床剛度和切削刀具的制約,預硬化的硬度無法達到模具的使用硬度,所以,預硬化技術(shù)的研發(fā)投入不大。
* J: L: o5 p) S6 s隨著加工機床和切削刀具性能的提高,模具材料的預硬化技術(shù)開發(fā)速度加快,到上個世紀80年代,國際上工業(yè)發(fā)達國家,在塑料模用材上使用預硬化模塊的比例已達到30%(目前在60%以上)。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采用預硬化模塊(主要用國外進口產(chǎn)品)。% N# v. W2 `5 |. X7 i4 T: N7 n
模具材料的預硬化技術(shù),主要在模具材料生產(chǎn)廠家開發(fā)和實施。通過調(diào)整鋼的化學成分和配備相應的熱處理設備,可以大批量生產(chǎn)質(zhì)量穩(wěn)定的預硬化模塊。我國在模具材料的預硬化技術(shù)方面,起步晚,規(guī)模小,目前還不能滿足國內(nèi)模具制造的要求。
' u1 j) Q+ u2 z" H, h采用預硬化模具材料,可以簡化模具制造工藝,縮短模具的制造周期,提高模具的制造精度?梢灶A見,隨著加工技術(shù)的進步,預硬化模具材料會用于更多的模具類型。' b% K6 Y$ }- D! ]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2#
發(fā)表于 2015-7-15 21:07:47 | 只看該作者
模具熱處理還有感應表面淬火,激光表面淬火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3#
發(fā)表于 2015-7-18 16:55:15 | 只看該作者
話說,這個正在學習當中,感覺好難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4#
發(fā)表于 2015-7-20 01:02:18 | 只看該作者
非常好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注冊會員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小黑屋|手機版|Archiver|機械社區(qū) ( 京ICP備10217105號-1,京ICP證050210號,浙公網(wǎng)安備33038202004372號 )

GMT+8, 2024-9-22 07:19 , Processed in 0.052897 second(s), 18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