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械社區(qū)

 找回密碼
 注冊會員

QQ登錄

只需一步,快速開始

搜索
樓主: LIAOYAO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鑄造磷青銅套熱裝后整體收縮,求指點方向

  [復制鏈接]
11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0 18:18:51 | 只看該作者
下午再網(wǎng)搜后大概有個方向,輔以前后尺寸變化與體積變化值來判斷,俺會朝鑄造缺陷方面去找問題。

尺寸變化:(非精密測量值,TESA 0.02mm附表卡尺測,僅供粗略判斷用)
初始外徑 72.15 ;收縮后外徑 71.8  收縮比 0.485%
初始內(nèi)徑 59.0   ;收縮后內(nèi)徑 58.5  收縮比 0.847%

點評

如果體積變化,表明密度也變化,可以考慮鑄造孔隙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52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2#
發(fā)表于 2015-12-20 22:45:16 | 只看該作者
個人猜測,

過盈量太大,熱裝溫度不夠,銅套熱后塑性變形。這個熱裝過程,應該不是“咣當”一下進去的吧?這個過盈量,要損失鋼套熱處理性能了(如果有熱處理)

點評

俺需要被指點方向是整體收縮,而非熱裝工藝。大蝦若有相關信息時請不吝賜教。謝謝!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7:40
好吧,就當我胡說吧。但您何不試試冷熱兩重天呢?小尺寸的我自己操作過,大尺寸的都是邊上看人家操作的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2:28
大蝦木有實際操作過類似的工藝,因此所想的條件會與俺實際的條件相差到溝通困難。你認為有狀況,俺實際操作沒那個問題,就是這樣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2:19
大蝦木有實際操作過類似的工藝,因此所想的條件會與俺實際的條件相差到溝通困難。你認為有狀況,俺實際操作沒那個問題,就是這樣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2:18
就是要咣當一下進去,還要避免銅套先脹后縮這個過程中引起永久的塑性變形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2:00
熱裝,不光要考慮過盈量,還要有裝配間隙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58
大俠誤讀了吧。間隙指的是剛套加熱后裝配時的實際間隙。加熱后剛套尺寸變動量是過盈量加上這個間隙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57
另外,過盈量咋從0.1又變成0.18來討論,請對好過盈量再來討論,不然肯定是雞同鴨講俺是0.15~0.18的過盈在操作,。溫度在首樓已經(jīng)明確說明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48
大蝦可以將你的計算式發(fā)上來看看,就清楚問題點出在哪里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42
大俠說笑了,150度連0.18的過盈量都不夠放大的,更別說帶間隙熱裝了。要準確校核塑性條件,算起來挺費事的,按薄壁筒好像也不準確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09:17
0.1間隙熱裝,溫度130°C就夠使,150°C就可以“咣當”一下進去的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0 23:09
俺以前火焰淬火Cr12MoV也沒用爐子照樣干得。W6Mo5Cr4V2也試過,火焰區(qū)沒遮蔽時的操作就達不到淬火溫度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0 23:06
按0.1間隙熱裝,溫度要比你的操作溫度高。熱裝后短時內(nèi),鋼套收縮,銅套受熱膨脹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0 23:04
大蝦的估算與俺的操作溫度偏差甚多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0 22:57
基本就是“咣當”一下進去的,這次木有壓機可用,有提高操作溫度,是要損失熱處理的效果。以往都控制在180°C左右以使鋼件性能變化最低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0 22:55
大概粗算一下,鋼套要熱到350度左右。得爐子熱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0 22:54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3#
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03:12:00 | 只看該作者
LIAO大能否提供下鋼套的尺寸數(shù)值,包括公差。
按照目前的數(shù)據(jù)看,如果鋼套存在下偏差使得裝配鋼套的內(nèi)徑尺寸小于71.7。那么最終的銅套整體變形可能來自于磷青銅的蠕變性。
但按照帖子中的數(shù)據(jù),過盈量只有0.23~0.26,因此以72.15計算最終變形后尺寸也不應小于71.9。因此,如果最終尺寸為71.8的話,這種收縮變化就應該是源于應變性之外的變形原因。加之磷青銅的熱導能力較高,因此,可以考慮裝配冷卻中的部分蠕變+熱應力變形。這點,可以通過針對高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內(nèi)徑測量進行比對。如果出現(xiàn)收頸顯現(xiàn),則可認定為熱應力變形為成因之一。
查了下銅合金相圖,目前基本排除相變可能。磷青銅的錫含量不高,不會在180度左右出現(xiàn)相變。固可以不考慮金相影響。
另,亦不認為屬于鑄造缺陷。因為尺寸變化量上看,鑄造缺陷的影響不應超過過盈配合量上限。
個人觀點。有待校驗。

點評

200°~250° 是退火或回火溫度,現(xiàn)在要出門沒去詳查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07:08

評分

參與人數(shù) 1威望 +1 收起 理由
LIAOYAO + 1 討論

查看全部評分
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4#
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08:58:42 | 只看該作者
  不是很懂,但您給的信息就是擠壓變形;速冷情況間隙符合,自然冷卻間隙偏大,如果不是擠壓不知道什么原因。

點評

自己試算后,可以確定是體積不變的,長度59.0是縮短的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7:44
自己試算后,可以確定是體積不變的,長度59.0是縮短的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7:43
擠壓變形只是幾何輪廓變異,不會造成銅套整體收縮,甚至松脫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40
擠壓變形只是幾何輪廓變異,不會造成銅套整體收縮,甚至松脫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40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5#
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0:40:30 | 只看該作者
樓主試試冷裝工藝,買干冰就好了。

點評

有試過冷熱二重天,時間比單熱操作要短很多,之后就不采用冷熱一起用的工藝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2:16
俺以前是干冰加柴油操作的。從資料看到的數(shù)據(jù)是可以到零下40°C,再低的技術俺還未具備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2:12
我也覺得是銅套熱后塑性變形。鋼套加熱溫度再往上提,或者冷銅套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2:03
主要的因素還是塑性形變。要不試下在銅套里“含”一塊冰,看看有沒有差別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57
干冰能到零下50度以上,剛確認。我們的尺寸比你的還要大,干冰冷裝,沒問題的。日本也是采用冷裝,有專門的冰柜,沒見過實物。之所以出現(xiàn)你這種情況,要雙向考慮,就是裝入過程中,銅套是動態(tài)變化的,先脹再縮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54
以前試過到零下30°C,溫差50°還不夠使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36

評分

參與人數(shù) 1威望 +1 收起 理由
zerowing + 1 先脹再縮,點睛

查看全部評分
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6#
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0:50:46 | 只看該作者
我這一般冷裝,液氮,過盈量20絲可以的

點評

過盈量0.09-0.16,用液氮,發(fā)現(xiàn)軸套縮收也就0.05左右,后面就改成機械壓裝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3:34
@LIAOYAO 應該很方便的啊,一瓶液氮大概500塊左右,賣電焊保護氣體那應該就有。接根管子到簡易的保溫桶中就可以了。別笑我土,哈哈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2:11
木有條件使用液氮,因此沒考慮這個工藝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1:37

評分

參與人數(shù) 1威望 +1 收起 理由
LIAOYAO + 1 分享經(jīng)驗

查看全部評分
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7#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12:21:55 | 只看該作者
外出中,使用手機在回復,有重復或漏字的,請見諒。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8#
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22:50:42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后由 frazil 于 2015-12-21 22:54 編輯

大致看了一下,對描述還有點糊涂。
不過大致想想可能是如此:
1、在熱裝過程中,實際上發(fā)生銅套與鋼套的接觸。此時,鋼套內(nèi)孔冷卻速度高于外徑,孔徑減小速度變慢;銅套表面被加熱,發(fā)生膨脹。印象中銅的線膨脹系數(shù)應當大于鋼,這樣會引起銅的被過度的壓縮(比理論的要大)。
2、然后繼續(xù)冷卻,鋼的內(nèi)孔由于冷卻速度較快,實際上楊氏模量是與溫度有關系的,屈服應力也與溫度有關系。因此,鋼內(nèi)孔最終是減小不到理論值的。銅的外徑收縮又要小于理論值(高溫被壓縮),因此,會出現(xiàn)過盈量比理論要小的情況。
3、銅套的內(nèi)徑變化,銅套的壁厚并不是遠遠大于內(nèi)孔尺寸,不可以被認為是厚壁件,內(nèi)外徑的受力是相互影響對方的變形的。上述不正常的影響也會對內(nèi)徑產(chǎn)生不正常的影響。只是程度的大小。
4、另外,鑄件如果有縮孔,又為過盈量減小起到了促進作用。
所以,個人認為,此鑄件應當從以下幾部分考慮:
1、不同材料、不同溫度的線膨脹系數(shù)的影響
2、溫度非均勻變化與均勻變化的溫度場之間的計算差異
3、圓筒件在變化的分均勻溫度場的動態(tài)作用下的受力過程分析
4、鑄件縮孔的影響
5、此領域應當屬于精密機械中機械熱變形理論在裝配中的作用
6、根據(jù)理上分析,建議冷裝,理論上會好一些
以上純屬個人觀點,如有偏差,還請慢砸

點評

回:LIAOYAO :有的銅會出現(xiàn)退火硬化的現(xiàn)象,造成未徹底釋放形變預應力。是否與此相關,我也沒時間思考這個問題,還請大俠自己考慮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4 13:36
工況是往復式擺動,木有理由內(nèi)孔全周都相當均與的變大,當時不能解釋這種現(xiàn)象。換用同尺寸的黃銅套后就一直沒返修到現(xiàn)在。 所以不能同時可以解釋這批銅套出現(xiàn)過的現(xiàn)象之論俺都持保留態(tài)度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4 10:28
數(shù)年前有個例子也是這批銅套,操作手法都類似,只是鋼套加熱溫度約在180°C熱壓裝。木有松脫也做就去加工內(nèi)孔一切正常。在年度檢查時發(fā)現(xiàn)是間隙大了,是整體內(nèi)孔都接近平均式變大,此銅套為曲滑機構滑塊端的套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4 10:22
大俠客氣了,互相探討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10:53
感謝大俠指教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02:07
英國人編的書,叫波動與聲學里面有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00:15
還是比較大的,界面熱阻不占有主要作用,銅套的厚度從傳熱角度考慮是不可忽略的,因此,需要考慮復雜的計算方式。可以看看這本書,國防工業(yè)出版社。影響的參數(shù)很多,書中沒有提到界面?zhèn)鳠岬挠绊,這個可以在一本...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00:15
因而受到過度的壓縮。因為原來計算的時候,應當是沒有考慮銅的膨脹。界面熱阻并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大,對于宏觀的導熱學來說,和接觸面的質(zhì)量、接觸材料各自的速度、聲速有關。所以同收到的非均勻溫度場的作用...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00:12
具體計算我不記得了,還是13年之前幫別人搞的。你可以參照《機械熱變形理論及其應用》一書。看一下非均勻溫度場的影響部分。初始階段,銅受熱膨脹,同樣溫度變化下,速度應當高于鋼,此時銅套的外徑是增大的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00:09
而隨后的冷卻中,以圖中的零件尺寸看,冷卻很可能是全向的。那么,原則上銅的收縮速度很可能跟鐵相近。那么如何理解這一過程中大俠所說的銅套被過度壓縮?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23:52
請教個問題。以高溫鋼套接觸銅套外表面開始,鋼銅之間開始熱傳導。出現(xiàn)大俠說的銅膨脹,高溫下過盈。不過,此時由于傳導存在溫差,銅外徑不既不會一致變化,亦不會擴徑直大過盈狀態(tài)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1 23:49

評分

參與人數(shù) 2威望 +2 收起 理由
LIAOYAO + 1 討論
海鵬.G + 1 熱心助人,專業(yè)精湛!

查看全部評分
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19#
發(fā)表于 2015-12-22 01:33:32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三腳貓 于 2015-12-22 01:51 編輯

干過軸承(內(nèi)徑大概300左右,記不清了)熱套到軸上,軸承放入熱柴油池內(nèi)加熱到120度左右,軸承內(nèi)孔超大0.15左右,套到軸上,自然泠卻

    銅有一個特點:即加工硬化,
    銅和鋼進行淬火處理其結果不同,銅會變軟-應該叫退火處理或叫軟化處理。請測下前后硬度變化
    黃銅冷加工產(chǎn)生殘余應力,會導致應力腐蝕,產(chǎn)生季節(jié)性碎裂現(xiàn)象。低溫退火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殘余應力,因此低溫退火溫度應盡量低,以避免材料的軟化。對于錫磷和鋅白銅低溫退火還可顯著提高硬度。

不清楚鋼套套到銅套外還是銅套套到鋼套外?是鋼套套到銅套外吧,

計算下鋼套的加熱溫度,盡可能低點
190°C~200°C對銅來說是退火溫度
銅線膨脹系數(shù)18(x0.000001/°C)=0.000018mm/°C  
<有三種(線面體)的膨脹系數(shù),此系數(shù)可能選錯了>
△=0.000018*200*72=0.26mm
先箅外徑體積變化,再反算出直徑變化,請你自已核算

http://wenku.baidu.com/link?url=3IhF7U4WvlDrdLkAU_sIRSn8aYqF263XB-NLUoWSbOzKY3CNJxKwnFHjGLC9JWmCmMn0s8wy1chf7jMdbtrVz_hk9KRmwN4pAbOzw6j7-Xe

http://www.doc88.com/p-5894409536368.html

供參考
受熱,銅材料變軟,零件外徑尺寸理應變大,但受鋼套內(nèi)徑限制,產(chǎn)生塑性變形零件外徑尺寸是銅套的內(nèi)徑尺寸,泠卻后零件外徑尺寸回縮,即過盈量減小.
建議銅套冷縮(硬度反而提高)
或鋼套的加熱溫度盡可能低點

點評

比較贊同這個觀點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00:18
準確校核塑性條件不太容易,溫度場的影響,一直在變化。所以經(jīng)驗上,熱裝,都留一定間隙,不至于銅套脹的不可收拾。大俠說得對,降低鋼套的加熱溫度,同時冷銅套,這樣銅套抵抗塑性變形能力有提高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2 07:55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20#
發(fā)表于 2015-12-22 11:30:52 | 只看該作者
三腳貓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2 01:33
干過軸承(內(nèi)徑大概300左右,記不清了)熱套到軸上,軸承放入熱柴油池內(nèi)加熱到120度左右,軸承內(nèi)孔超大0.15左右, ...

樓主說了,鋼套加熱到190度到200度。很顯然是鋼套在外,銅套在內(nèi)。
象這種雙金屬滑動軸承,如果銅層設計得薄,那選擇離心澆注是妥當?shù)摹?br /> 壁厚的選擇冷裝是妥當?shù)摹?br /> 樓主糾結其實是在那個壁厚的熱裝就沒事,主要是這個。
正是基于這個現(xiàn)象,來解釋這個結果,俺是這么理解的:
先做等溫,常溫的鋼套,銅套,到等溫條件下,比如140度。那鋼套的內(nèi)徑是多少?銅套外徑是多少?
此時,強行“壓”入,銅套會如何變形?此時,壁厚會有什么影響?
鋼和銅的熱膨脹系數(shù),就算是合金的影響,也得差超過20%。

點評

回zerowing :熱脹系數(shù)是一個溫度變量值,如果有的話,請問能否發(fā)給我一份?謝謝!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4 13:33
過盈量取的極有挑戰(zhàn)性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18:13
螺旋線大俠。俺按常溫條件下算下來,應力就接近磷錫青銅砂鑄的屈服強度了,粗算有120多了,接近130的臨界值。不帶間隙熱裝,按那個加熱溫度,定是塑性變形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18:10
另外,熱脹系數(shù),一般會給定一個溫度范圍的均值。單純討論某一點值沒有意義。俺有全套的元素熱脹表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02:03
回Frazil。鋼從6到16都有。不過16的情況較少。LIAO大用的材料詢問后大約是11.5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02:02
我記得好像一個是12,一個是17,單位就不寫了.不知道記錯了沒有。還有,不同溫度下的線膨脹系數(shù)是不同的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3 00:20
回 螺旋線 老師,在08年時俺還不懂采用離心澆注,因此委外制作兩批銅套都是翻砂鑄造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2 23:54
樓下。這個薄壁筒,我手上的資料,假如不考慮兩頭端部,整個長度內(nèi)近似按遠離兩端截圓環(huán),按二向應力,第三強度理論。另外,樓主沒提長度方向吧,說的是內(nèi)外徑整體收縮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2 16:44
系數(shù)差30%起,還是考慮合金影響的。大俠,無論怎么壓,如何解釋長度上的收縮呢?實踐證明,在直徑收縮的同時,長度亦收縮。單純討論過盈壓力變形無法解釋這個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2 15:15
冷裝是首選。非要熱裝,我建議過盈在0.08~0.12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2 13:00
還有個因素,如frail大俠說的,溫度升高影響銅套的楊氏模量,銅套在那個溫度下抵抗塑性變形的能力是不同的。  發(fā)表于 2015-12-22 11:46

評分

參與人數(shù) 1威望 +1 收起 理由
LIAOYAO + 1 討論

查看全部評分

回復 支持 反對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注冊會員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小黑屋|手機版|Archiver|機械社區(qū) ( 京ICP備10217105號-1,京ICP證050210號,浙公網(wǎng)安備33038202004372號 )

GMT+8, 2024-9-21 04:33 , Processed in 0.059264 second(s), 16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